第二届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免疫转化中心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3924   发布时间:2014-04-02

       第二届中国医学科学院(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MS)—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免疫转化中心(CAMS-Oxford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Immunology, CTI)研讨会于2014年3月24日至26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召开。

       参加本次会议的中方科学家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兼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曹雪涛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免疫学系黄波教授等一行6人。24日上午8:40研讨会开始,牛津大学Vincenzo Cerundolo教授作为本次研讨会主席和曹雪涛理事长分别致辞,共同表达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双边免疫学研究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促进中国和牛津研究人员的友谊和合作的愿望。

       双方研究人员随后围绕大会主题做了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报告的内容涵盖了天然免疫信号的识别和转导、免疫分子的可视化、T细胞受体活化的分子机理、粘膜免疫、肿瘤免疫、血管和淋巴管新生、临床免疫研究等免疫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展示了两国科学家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不仅有基础研究的原创性,也兼顾了临床免疫的应用性。牛津方面,Jan Rehwinkel博士首先作了题为“Type I interferons and cell intrinsic immunity to virus infection”的报告,Christian Eggeling教授介绍他们利用先进显微镜技术在纳米水平,研究细胞的免疫反应,Simon Davis教授报告了leukocyte receptor triggering的分子机制,Fiona Powrie教授从肠道免疫的角度作了报告,Alain Townsend以题为“Therapeutic antibodies to H7N9 influenza”对流感的抗体制备和防治进行了报告,David Jackson对免疫细胞在淋巴管中的迁移与炎症和肿瘤进行了介绍。而我方,曹雪涛理事长以 “Molecular sensors in innate immune response and immunotherapy” 为题,作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发言报告。他以自己实验室的研究为基础,从中国的阴阳哲学角度,对当前天然免疫反应分子感受机制、细胞变化、以及整体改变和与之而产生的新的免疫治疗等不同层次关系的阐述视角独到,引起了极大反响,黄波教授介绍了肿瘤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在肿瘤免疫方面的最新研究,另外,我方教授还从临床免疫研究和转化角度给予了介绍。

       本次研讨会,牛津组织方还安排了双方研究人员进行圆桌闭门会议,Vincenzo Cerundolo教授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在iNKT与肿瘤免疫方向的研究,牛津方面其它免疫学家也都介绍了各自的研究兴趣,探讨双方合作的潜在方向和模式。可能合作的方向包括、肿瘤免疫、病毒免疫、细胞自噬与免疫、记忆性T细胞、代谢与免疫等。

       在整个会议期间,两国学者展开热烈讨论,学习交流气氛洋溢在会场内外、贯穿会议始终。为了更好地促进双边的合作和友谊,牛津组织方为中国学者们精心安排了当地文化和医院参观活动。与会代表在紧张热烈的讨论之余,在感受牛津文化的轻松氛围中增进了了解,进一步加深了双边免疫学界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