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疫学会皮肤免疫分会简介
作者:皮肤免疫分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2156 发布时间:2023-03-09
成立时间:
2022年8月26日。
发展历史:
皮肤是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研究表明,皮肤中免疫细胞的总数超过外周循环中的免疫细胞总数,皮肤中的免疫细胞亚型和特性与循环中的免疫细胞存在差异,而且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亦可发挥非经典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相关的皮肤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等上千种,其发生发展的免疫学机制仍有待阐明;免疫学相关的治疗手段如靶向生物制剂等已在皮肤病的治疗中显现较好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在中国免疫学会下设皮肤免疫分会的初衷就是凝聚基础免疫学专家与皮肤病学临床专家的力量,开展皮肤免疫基础与临床科研攻关,加强基础与临床的交流学习,进一步推动我国免疫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免疫相关皮肤病的诊疗水平,带动其它临床学科的免疫学研究发展。
2022年8 月26-28日,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同协办的“中国免疫学会皮肤免疫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线上成功举办。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免疫学会皮肤免疫分会”正式成立。
中国免疫学皮肤免疫分会于2022年8月26日按照规定完成了第一届委员会选举工作,共有64位委员当选。
历届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会:
名誉主任委员:陈洪铎,廖万清
主任委员:陆前进
副主任委员:高兴华,张福仁,姚志荣,王宏林,沈柱,吕立为
秘书长:赵明
委员:54(略)
2022年8月26日。
发展历史:
皮肤是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研究表明,皮肤中免疫细胞的总数超过外周循环中的免疫细胞总数,皮肤中的免疫细胞亚型和特性与循环中的免疫细胞存在差异,而且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亦可发挥非经典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相关的皮肤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等上千种,其发生发展的免疫学机制仍有待阐明;免疫学相关的治疗手段如靶向生物制剂等已在皮肤病的治疗中显现较好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在中国免疫学会下设皮肤免疫分会的初衷就是凝聚基础免疫学专家与皮肤病学临床专家的力量,开展皮肤免疫基础与临床科研攻关,加强基础与临床的交流学习,进一步推动我国免疫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免疫相关皮肤病的诊疗水平,带动其它临床学科的免疫学研究发展。
2022年8 月26-28日,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同协办的“中国免疫学会皮肤免疫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线上成功举办。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免疫学会皮肤免疫分会”正式成立。
中国免疫学皮肤免疫分会于2022年8月26日按照规定完成了第一届委员会选举工作,共有64位委员当选。
历届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会:
名誉主任委员:陈洪铎,廖万清
主任委员:陆前进
副主任委员:高兴华,张福仁,姚志荣,王宏林,沈柱,吕立为
秘书长:赵明
委员:54(略)
上一篇:no!
下一篇: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分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