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陈婷课题组揭示自身免疫皮肤病白癜风对称发病机制

作者:陈婷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31162   发布时间:2022-03-21
       2021年1月6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陈婷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杂志发表题为“Anatomically distinct fibroblast subsets determine skin autoimmune patterns”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白癜风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在IFN-γ信号刺激下招募并激活自体免疫CD8+ T细胞攻击黑色素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身体部位成纤维细胞对IFN-γ信号响应具有差异。这种差异造成白癜风发病部位偏好和对称分布特征。
       白癜风是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全世界发病率为0.5%-2%。发病时,患者皮肤出现白斑并逐渐扩大,这是由于自体免疫CD8+ T细胞攻击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导致。白癜风有显著身体区域发病特征,在手背和躯干处发病率高;同时也具有身体对称分布特征,超过80%白癜风患者身体白斑呈现双侧对称分布。然而,导致这些现象的生物学机制并不清楚。陈婷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白癜风患者病变皮肤组织中8种细胞类型表达谱变化,发现真皮组织成纤维细胞对IFN-γ信号响应显著增强。随后,研究团队建立3种白癜风小鼠模型,并利用小鼠遗传学技术,证实成纤维细胞响应IFN-γ信号,招募并激活自体免疫CD8+ T细胞攻击黑色素细胞。
       为研究成纤维细胞调控白癜风疾病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利用Transwell实验和慢病毒介导的体内真皮成纤维细胞基因敲低技术,证实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招募并激活CD8+ T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体不同身体部位成纤维细胞在IFN-γ信号刺激下分泌CXCL9和CXCL10具有差异:在白癜风发病率较高部位手背和胸部,成纤维细胞分泌这两种趋化因子能力更强;在发病率较低的手掌和上肢,成纤维细胞分泌CXCL9和CXCL10的能力更弱。这一现象在白癜风小鼠模型上也存在,白癜风总是在模型小鼠背部和腹部区域出现。在IFN-γ信号刺激下,背部和腹部成纤维细胞更容易分泌CXCL9和CXCL10,对CD8+ T细胞招募能力更强。
       这一研究揭示白癜风在患者身上区域分布和对称分布特征发生机制,也为自身免疫疾病在其它器官的发生和进展机制研究提供依据参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徐子健博士和陈道明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陈婷研究员和北京医院常建民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221-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