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论坛纪要

作者: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6755   发布时间:2019-02-25
       2018年7月18日-7月19日,第六届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本期青年学者论坛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承办、山东免疫学会协办。来自全国的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的近30名优秀青年学者出席了会议。青年免疫学工作者是中国免疫学学科发展的未来,免疫学会采取了多种方式为青年人构建学习、交流和发展的平台。通过此次论坛,学者们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拓展了合作交流渠道。本期论坛特邀请到田志刚院士、黄波教授为青年学者们指导,对自己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免疫研究相关领域的工作做了专题演讲。并与青年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田志刚教授做了题为“NK Cells and Innate Lymphocytes in Liver Tolerance, Homeostasis and Diseases”的报告。报告对NK细胞的发育、分化、分布、识别机制、表型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田志刚教授详细的介绍了肝脏固有的NK细胞的表型及功能分析,阐述了肝脏免疫耐受的免疫学新机制。另外,田志刚教授结合自己的最新研究进展,围绕肠道菌群微生物在肺脏-肠道-肝脏轴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在肠道菌群微生物影响NK细胞领域研究的见解。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免疫学会副秘书长黄波教授做了题为“Self-non-self recognition Innate system and by T cells”的精彩报告。黄波教授首先阐述了固有免疫识别的机制,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识(PRRs)识别病原微生物所共有的相关分子模式(PAMP)或者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进而活化下游信号通路。在适应性免疫识别过程中,黄波教授着重强调了T细胞的作用,详细地讲解了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三条信号通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T细胞识别抗原的机理。

       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细胞免疫机制、监测和调控研究室主任余迪教授做了题为“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的报告,余迪教授主要讲述了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功能,以及调控保护性抗体和自身抗体产生的机制,特别是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机制,观点新颖,讲述精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傅斌清做了题为“蜕膜NK细胞在妊娠中的作用”的报告,傅教授主要阐述了人蜕膜NK细胞在妊娠过程中的功能及发育机制,以及人NK细胞在肿瘤等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及疾病发病机制。报告精彩纷呈。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骆菲菲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题为“新型抗原嵌合受体修饰T细胞的设计及功能研究”的报告。主要讲述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作用机制和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改造如何设计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特别是新型CAR-T的功能研究。现场气氛活跃,引人入胜。
       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河南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李霞教授,做了题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6a促进IL-6和IFN-β天然免疫应答及其机制研究”,主要讲述了天然免疫应答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以及糖代谢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调控机制研究,特别是原发肿瘤和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调控机制研究。报告精彩凝练,引人深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彭慧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肝脏驻留NK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的报告,主要阐述了NK细胞亚群的功能及发育机制,以及成年肝脏的髓外造血机制,讲述由浅入深,内容丰富。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黄晶教授作了题为“非B细胞来源的免疫球蛋白遗传特征及其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意义”的报告,主要讲述了非B细胞来源的免疫球蛋白遗传特征,以及其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在相关疾病中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精彩纷呈。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赵伟教授做了题为“NLRP3炎症小体活化调控”,为我们讲述了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具体作用抑制,以及相关抗病毒固有免疫信号通路调节网络。赵威教授发现的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节点分子,为抗病毒药物研制提供新的潜在靶点。内容精彩,语言幽默风趣。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王松存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题为“Functional regulation of Tim-3 on the decidual macrophages in early pregnancy”的报告,为我们讲述了Tim-3在妊娠早期对蜕膜巨噬细胞的功能调控,以及其作用机制和生理意义。报告精彩纷呈。
       天津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的王西川老师为我们做了“Heritable, allele-specific chromosomal looping between tandem promoters specifies promoter usage of SHC1”的报告,主要讲述了串联启动子之间可遗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以及染色体环路指定了SHC1启动子的使用。思路严谨,语言凝练。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田琳璐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题为“免疫相关GTP酶IRGM调控人黑色素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报告,为我们讲述了免疫相关GTP酶IRGM的分子机制的生理功能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在人恶性黑色素瘤疾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讲述精彩,引人深思。



       本次论坛围绕天然免疫、感染免疫、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论坛交流是青年免疫工作者拓展思路、加深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整个会议中,演讲与提问的气氛热烈,与会者们都感到收获颇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