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2025年度CSI免疫学前沿系列论坛(第二期)——第三届免疫代谢前沿论坛成功举行
作者:中国免疫学会 来源自:中国免疫学会 点击数:1014 发布时间:2025-04-16
2025年4月11-13日,由中国免疫学会、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免疫代谢前沿论坛——“免疫与炎症的代谢调控”在苏州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论坛是2025年度中国免疫学会免疫学前沿系列论坛的第二期,由海军军医大学免疫所暨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刘娟教授、浙江大学王迪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周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马瑜婷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论坛以“免疫与炎症的代谢调控”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免疫代谢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开幕式由会议共同主席刘娟教授主持,向所有风雨兼程、远道而来的领导、嘉宾和同仁致以诚挚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曹雪涛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主任(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院所长王健伟教授;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季晶女士;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先生;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教授;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桢女士莅临开幕式。王健伟主任为论坛致欢迎辞,强调了论坛对于推动多学科学术交流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黄波理事长指出,本次论坛是中国免疫学会强化学术引领、服务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倪乾副主任表示,园区将持续大力支持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开展高水平科研创新。曹雪涛院士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前瞻性布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呼吁面向国家科技创新及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战略加强跨学科交叉合作,推动免疫代谢研究的持续创新发展。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活动中,论坛共设置了8个专题Session,呈现了25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共有200余位专家同仁参加会议。特邀报告环节中,曹雪涛院士以“Immunometabolism in inflammation and cancer”为题,介绍了免疫代谢调控炎症与癌症的最新进展;黄波教授“Mitochondrial ammonia controls the fate of CD8+ Teff cells”的报告,介绍了线粒体氨代谢对CD8+ T细胞命运的调控机制;王健伟教授做了题为“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的报告,阐述了病毒感染过程中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关键机制及其调控网络。其他受邀报告专家包括:王迪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姜长涛教授(北京大学)、雷群英教授(复旦大学)、许国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董忠军教授(清华大学免疫所)、马瑜婷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王红艳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陈晓伟教授(北京大学)、靳津教授(中山大学)、周洁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邱义福教授(北京大学)、李贵登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李斌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刘万里教授(清华大学生命学院)、胡泽平教授(清华大学)、Tiffany Horng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白丽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娟教授(海军军医大学免疫所暨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专家们围绕免疫代谢领域基础理论突破、前沿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应用展开了深度交流和智慧碰撞,展现了中国免疫代谢研究的最新成果,凝练了领域关键问题并展望了前沿发展趋势,取得了丰硕的学术交流成果。
论坛特别设置了海选口头报告环节,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交流的舞台。武多娇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桂俊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余红秀研究员(复旦大学)、陈坤研究员(同济大学)等青年学者围绕T细胞代谢、肿瘤免疫代谢等方向展示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展现了我国免疫代谢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活力。
闭幕式上,会议共同主席马瑜婷教授对本次论坛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向所有报告专家、参会同仁及支持单位致以诚挚谢意。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免疫代谢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免疫学创新体系注入了强劲动能,并将持续推动该领域的科研突破与创新发展。

开幕式由会议共同主席刘娟教授主持,向所有风雨兼程、远道而来的领导、嘉宾和同仁致以诚挚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曹雪涛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主任(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院所长王健伟教授;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季晶女士;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先生;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教授;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桢女士莅临开幕式。王健伟主任为论坛致欢迎辞,强调了论坛对于推动多学科学术交流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黄波理事长指出,本次论坛是中国免疫学会强化学术引领、服务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倪乾副主任表示,园区将持续大力支持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开展高水平科研创新。曹雪涛院士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前瞻性布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呼吁面向国家科技创新及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战略加强跨学科交叉合作,推动免疫代谢研究的持续创新发展。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活动中,论坛共设置了8个专题Session,呈现了25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共有200余位专家同仁参加会议。特邀报告环节中,曹雪涛院士以“Immunometabolism in inflammation and cancer”为题,介绍了免疫代谢调控炎症与癌症的最新进展;黄波教授“Mitochondrial ammonia controls the fate of CD8+ Teff cells”的报告,介绍了线粒体氨代谢对CD8+ T细胞命运的调控机制;王健伟教授做了题为“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的报告,阐述了病毒感染过程中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关键机制及其调控网络。其他受邀报告专家包括:王迪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姜长涛教授(北京大学)、雷群英教授(复旦大学)、许国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董忠军教授(清华大学免疫所)、马瑜婷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王红艳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陈晓伟教授(北京大学)、靳津教授(中山大学)、周洁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邱义福教授(北京大学)、李贵登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李斌教授(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刘万里教授(清华大学生命学院)、胡泽平教授(清华大学)、Tiffany Horng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白丽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娟教授(海军军医大学免疫所暨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专家们围绕免疫代谢领域基础理论突破、前沿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应用展开了深度交流和智慧碰撞,展现了中国免疫代谢研究的最新成果,凝练了领域关键问题并展望了前沿发展趋势,取得了丰硕的学术交流成果。



闭幕式上,会议共同主席马瑜婷教授对本次论坛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向所有报告专家、参会同仁及支持单位致以诚挚谢意。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免疫代谢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免疫学创新体系注入了强劲动能,并将持续推动该领域的科研突破与创新发展。
